胜游亚洲体育新闻中心
【中美对话】中美经贸该往何处去?两国智库专家给出答案→sg胜游亚洲,
2025年3月26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联合主办、利世控股(Lee World Group)协办的中美智库经贸对话(China-U.S. Think Tank Dialogue on Economy and Trade)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举行。此次会议旨在促进中美双方智库交流,就两国在“特朗普2.0”时代的政治发展及经贸关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双边合作提供建设性建议。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次对话正值中美两国面临重要变革之际,具有特殊意义。他介绍了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的努力,强调人文交流,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相互理解,对两国关系的未来至关重要。他希望此次会议能为双方提供建设性讨论的平台,助力增进理解,避免冲突,并推动中美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卡特中心和平项目副主席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J. Smith)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这是她首次深入访问中国,意义非凡。她强调,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诸多挑战,更需要加强对话与交流,以灵活、创新的方式推动合作。史密斯回顾了卡特总统对中美关系的贡献,并指出,青年交流在未来合作中至关重要。她期待此次会议为增进双方理解提供契机,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交流机会,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在主旨发言中,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强调,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历届美国政府均承认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领域已形成深度融合,彼此密不可分,唯有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对抗则只会导致双输。他指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不仅是政治家的责任,也需要智库、学者及民间社会广泛参与,加强人文交流,以增进理解与互信。同时,他呼吁双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规则,反对单边主义和集团政治,并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全球性议题上加强合作。最后于洪君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期待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构建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双边关系。
首场专题讨论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主持,发言嘉宾围绕“特朗普 2.0”时代美国政治的发展与中美关系的未来展开深入交流。
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主任、美国国务院原助理国务卿帮办华自强(Rick Waters)在发言中指出,目前评估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长期影响仍为时尚早,许多关键问题尚未明朗。他认为,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虽具有广泛的政治基础,但在具体执行上仍存在内部矛盾,未来可能需要调整。他对未来四年中美关系的走向持谨慎态度,认为在结构性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双方难以达成“大交易”或建立长期共存机制。同时,华自强认为双方仍有可能在特定领域展开合作,以管控政策影响并维持关系稳定。他提到特朗普在对华问题上可能展现一定的务实态度,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政府内部国家安全机构和国会的对华强硬倾向,这种政策环境可能使得即便是有限的合作也难以顺利推进。
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在发言中指出,美国房地产市场具有18年周期性的规律,这一规律深刻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并多次在历史上得到验证。他回顾了1972年、1990年和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下跌,分别引发了经济衰退sg胜游亚洲,,并强调这并非偶然,而是房地产市场的内在周期所决定的。他进一步分析了共和党执政期间房地产危机频发的现象,指出这并非政党因素所致,而是房地产周期使然。展望未来,他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将在2026年前后进入新一轮下跌周期,而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虽短期利好,但无法改变周期性下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应超越政治对立,提前研究应对措施,以防范经济风险sg胜游亚洲,,否则盲目依赖政治叙事可能重蹈历史覆辙。
芭芭拉·史密斯认为,美国政府对外援助资金的大规模冻结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和安全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她提到,美国每年约60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政策原本旨在促进全球安全、经济增长和繁荣,但目前较大部分资金已被取消或冻结,这不仅削弱了美国的对外影响力,也对美国农民、贸易伙伴及全球稳定造成负面冲击。例如,美国农民原本供应40%以上的国际粮食援助,但现在粮食滞留港口,部分州经济受损。此外,对外援助的削减可能加剧全球冲突和不稳定,使美国面临更大的安全挑战。在未来,美国可能通过千年挑战公司(MCC, 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和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 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调整援助结构,但成效仍有待观察。她进一步指出,不少美国观察家认为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下降可能为中国提供更多领导和外交机遇,尤其是在多边机构和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中。
贾庆国教授在评论美国政治重组时指出,随着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两大主要政党经历了显著的意识形态变动。他强调,共和党由自由贸易立场转向保护主义,而则由代表工人阶级逐步转向关注少数群体权利。这一变化亦体现在领导方式上,从制度化领导转向个性化领导。贾庆国认为,中国在面对当前的美国政治局势时,必须重新评估美国的政治动态,深入了解两党政策立场变化,并调整应对策略,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第二场专题讨论由利世集团总裁李中子主持,发言嘉宾们围绕“特朗普 2.0”时代美国政治的发展与中美关系的未来展开深入讨论。
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在发言中讨论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影响,他认为“美国优先”政策带来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且美国本身也未能从中受益。特朗普的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并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复苏受阻。霍建国提出,面对这一局势,中国应采取新的合作方式,包括扩大开放更多行业以吸引美国投资,并推动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他建议通过建立一个多层次平衡的贸易模式,双方可以达成共识,缓解贸易摩擦,推动合作。霍建国认为,虽然中美短期内可能会延续当前形势,但通过谈判和调整,最终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东亚项目主任文哲凯(Jake Werner)在讨论中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尤其是其经济民族主义立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哲凯表示,虽然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旨在保护美国工人,但实际上未能有效解决美国制造业衰退问题,反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等,并导致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他呼吁未来的政策应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会长许子兰在讲话中强调了美中经济关系中的挑战与机遇。她指出,尽管美中贸易摩擦加剧,导致美国公司在中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但许多美国公司依然坚持在中国市场运营。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竞争加剧,许多公司在当地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她还提到,美国的对华政策影响了中国对美国企业的信任,导致部分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形象受损。许子兰呼吁,两国政府应加强沟通,推动经济合作,并强调民间交流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教育和人文交流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以推动双边关系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发言中强调了中美两国面临的复杂政治环境以及特朗普政策的背景和影响。他指出,特朗普的经济民族主义、胜游亚洲体育,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策略基于几个问题假设,如美国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其他国家通过贸易合作占据了美国的就业机会、跨国公司背离了美国利益等。这种政策可能导致国际化进程的逆转,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王勇教授建议中美两国应尽早进行战略对话,同时增进两国民间交流,尤其是通过教育和投资促进理解与合作。王勇最后指出,尽管两国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但通过务实的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仍然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推动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参会嘉宾就“特朗普2.0”时期的贸易政策、供应链调整以及金融合作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第三场专题讨论聚焦“特朗普2.0”时代中美经贸关系的机遇,该环节由文哲凯主持。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在发言中首先强调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在本世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双方应该加强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创新和技术领域。然而,陈宏也提到,由于政策和监管的限制,两国在一些领域的合作受阻,但这并不妨碍双方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寻求合作机会。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巨大市场潜力,为美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商业机遇。同时,陈宏呼吁,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和增进民间理解,可以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和睦家医疗创始人、新风医疗副董事长、中国美国商会名誉主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李碧菁发言
和睦家医疗创始人、新风医疗副董事长、中国美国商会名誉主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李碧菁(Roberta Lipson)在发言中强调了中美两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对双方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癌症和慢性病等问题上。她指出,中国和美国的医疗市场互为依赖,美国向中国出口大量药品和医疗设备,中国也向美国供应创新药品。两国在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医疗创新方面的合作已经拯救了无数生命,但由于近年来信任问题和安全限制,双方的合作面临挑战。李碧菁提到,尽管美国对中国的药品增加了关税,但中国对美国药品的进口仍然保持高需求,尤其是在癌症和肥胖治疗领域。她还提到中国正在放宽外资进入医疗领域的限制,表示未来中美医疗合作的前景仍然充满潜力。她呼吁双方继续推动合作,以应对全球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龙洲经讯创始合伙人兼研究主管葛艺豪(Arthur Kroeber)认为,特朗普政府执政初期的关税政策极具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特朗普本人将关税视为施压工具,意在推动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强化单边权力,而他的贸易团队则试图建立更具结构性的经济贸易目标。这种政策调整虽然提升了可预测性,但由于对美国经济问题的错误判断,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葛艺豪认为,在美中贸易谈判中,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协议应当能够重塑两国经济关系,尤其是扩大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如果美国能够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这将是建立双方信任的重要一步。美中如果能在经济政策上采取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态度,不仅有助于缓解贸易摩擦,也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更稳定的发展。
阿特斯阳光电力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张慧峰在发言中强调,中美两国的制造业和贸易问题可以通过合作解决。他提到,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和生产能够有效解决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和贸易赤字问题。张慧峰举例说明,阿特斯在美国已经创造了超过2000个就业机会,并计划在多个州建立更多的电池生产线。他认为,随着中国公司逐步进入美国市场,未来五年内美国的制造业将迎来显著增长,贸易赤字问题也将得到缓解。他还呼吁美国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解决中美合作中的瓶颈,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信息科学助理教授孙梅岑在发言中指出,关税并非保护主义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保护主义的手段。她强调sg胜游亚洲,,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将通过非关税措施,如数据壁垒和信息技术控制,来实施贸易保护。她进一步分析了美国对TikTok的监管,认为这种通过数字手段实施的保护主义将成为未来的常态,逐渐取代传统的关税措施,成为国家保护经济独立性的新方式。未来,越来越多国家可能会采用类似手段进行贸易保护,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社交平台领域,形成一种“无关税的保护主义”新局面。
青峰资产管理集团特别代表陈皓在发言中强调了中美合作中的三大机会。首先,在资本流动的背景下,跨国行业合作为双方创造了新的商机,例如美国农民通过上海期货市场保障大豆价格,肯尼亚通过自由贸易港向中国出口商品,以及深圳能源公司通过技术提升美国德州油田的石油回收率等。其次,技术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物流和电池技术上的进步,为中美之间的合作带来了新活力,提升了港口物流效率并推动了能源产业的创新。最后,胜游亚洲体育,在能源合作方面,中美双方在共同制定绿色标准和碳会计上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天然气和太阳能领域。陈皓总结道,地缘政治风暴不应妨碍人类进步,胜游亚洲体育,未来中美合作将是全球增长的新方程式,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马力在发言中强调了谈判中双方利益的平衡与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中美之间的谈判不仅仅是简单的赢输关系,而是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在大豆和鸡爪的贸易中,虽然中国购买了更多巴西的大豆,但美国的价格更便宜,结果双方都未能从中获益,反而造成了浪费和损失。他还提到,高关税对两国经济造成了复杂的负面影响,包括损害消费者福利和造成就业市场波动。展望未来,马力教授认为,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人工智能治理规则,以及改善全球贸易和移民治理,推动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和解决争端的机制。最后,他强调,谈判应着眼于创造价值,双方通过互相理解和合作,能够实现共同发展。
高途董事长陈向东在讨论中指出,人工智能(AI)的出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尤其是在安全和监管方面。他认为,全球范围内应建立统一的网络组织来规范互联网运作,而不是局部地区的网络规范。他提到,目前由于政治气候的影响,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在投资和技术定义方面。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公司不断涌现,甚至可能影响到现有大公司的主导地位。陈向东还强调,从投资角度来看,AI安全性是未来的重要机遇,并提到Google等大公司正在加大在AI安全领域的投资。因此,中美两国需要就AI的定义和监管达成共识,以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
讨论环节中,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展开深入讨论。
在闭幕式上,王栋教授表达了对各位参会嘉宾的感谢,表示此次对话在特朗普新政府对中美关系和全球秩序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举行,聚焦中美经贸议题,由双方专家学者和商界人士参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未来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但本次对话加强了双方的相互信任与理解,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梅岑教授则表示持续的合作和对话将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机遇,推动全球合作迈向新的高峰。
此次中美智库经贸对话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在双边关系、经贸及全球治理等领域的交流,彰显着两国智库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时,致力于通过对话推动双方在相关领域增进信任,达成共识。此次会议也为中美学者搭建了研讨交流的平台,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贡献学术智慧与智库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